第239章(2 / 2)

龙啸大明 木林森 5951 字 27天前

而清军也不可能就这么一直用红衣大炮轰个没完,尚可喜也只得下令,派出五千士兵向商家军的防线发动进攻。但残酷的事实却在一次证明,一但进入了商家军的防守步调,几乎是不可突破。仅管这时只有一个团的兵力在驻守着战线,兵力还不到三千五百多人,但依然靠着各种步枪、火炮、管风琴枪,手榴弹等等武器,组成了一道可怕的火力网,不断的收割着清军的生命。五千名士兵发动的进攻,仅仅只用了半个小时,就被商家军打得伤亡了大半,败退下来。

尽管清军在守卫盱眙的时候,打了一个漂亮的胜仗,但那毕竟是守城战,相对而言,守城的一方总要比攻城的一方占有一定的优势,因此就算火器的质量不如商家军,但也能守得住。而现在双方的攻守位置互换了过来,结果自然就大不一样了。而且盱眙的清军使用的是清廷最新制造的霹雳火炮和山寨的霹雳火箭,至少也比尚可喜手头的这些火器先进一些。

到了这个时候,尚可喜这才知道为什么在江淮之战以后,清军中眀令规定,不是到了万不得己的时候,绝对禁止进攻商家军组织好的防线。事实上这样的防线根本就不是血肉之躯能够突破得了的。想要正面突破商家军的防线,必须就要首先压制住商家军的火力,而尚可喜估计,至少也需要一百门红衣大炮才行。而现在如果一味的强攻下去,自己这四万大军,恐怕就都要交持在江阴县这里了。

这一次进军尚可喜本来就作好了保存实力的打算,一见商家军的火力如此凶猛,那里还敢再进攻下去,因此也立刻下令收兵。就在第二天,尚可喜就撤兵退守常州。反正这次进军,攻下了常州,也算是对阿济格有个交待了,犯不着去和商家军硬拼。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十章 进攻浙江(二)

而就在尚可喜退兵的第二天,商家军的援军也赶到了吴锡。来救援吴锡的,是第三军的骑兵师,商毅制定的救援计划是让骑兵师与吴锡的驻军汇合,先击败驻守高桥的尚之信部,然后再进攻尚可喜,解江阴之危。

但尚可喜这一撤军,却使商家军的这一作战计划落了空。而在事后尚可喜得知了这一消息,也觉得侥幸不己,因为驻守高桥镇的尚之信部只有两万人马,而骑兵师与驻守吴锡的第五师合兵,总兵力也超过了两万,而且还有一半是骑兵,因此这一战确实有很大的成功把握。

不过现在人马都己经撤回到了常州,总算是损失不大,因此尚可喜也觉得十分庆幸,暂时就驻扎在常州按兵不动,同时也打听另一路吴三桂的消息。

这次向进攻浙江,吴三桂一共出动了八万人马,自己坐镇溧阳,派手下的大将夏国相、马宝进驻建平,派部将胡国柱、高大节出兵攻取了太湖西岸的宜兴。而这时成进坐镇湖州,分兵守卫广德州和长兴,与清军对持,总兵力为三个步兵师、一个步兵旅。另外第四、第五分舰队的小型战船也驶入太湖驻守。

吴三桂在江北进攻扬州的战斗时,是见过商家军守城时的凶猛火力,而且他也仔细研究过江淮、南京两次战役,知道商毅用兵灵活,善于逐个击破,因此也不敢轻易的向商家军的防线出动进攻。双方就这么围绕着太湖沿岸分派重兵把守,僵持不下。

因此两路清军的进攻都可以用雷声大、雨点小来形容。一连十余天的时间,双方都没有再进行什么接战,而且无论阿济格怎样劝促,吴三桂和尚可喜都像铁了心一样,找各种理由来推托,甚致还建立了攻守同盟,故意互相推违。吴三桂认为尚可喜那一边的商家军兵力薄弱,应该由他率先发动进攻才对;而尚可喜则强调吴三桂的实力比自己强,只有等吴三桂先发动进攻之后,自己才能出击。

结果气得阿济格大发雷霆之怒,恨不能把这两个家伙都抓起来宰了。但生气归生气,阿济格可不是没脑子的人,现在吴三桂和尚可喜合计兵力超过了十五万,而自己在江南的兵力一共才十万多,拿什么去抓他们,万一把吴三桂和尚可喜逼得反戈一击,那么清廷扫平天下的大业也完了,多尔衮也肯定饶不了自己啊。

因此阿济格心里也不禁有些后悔,早就是这样,就不该派他们出战,现在弄得进退都不是,怎么收场呢?也只好向北京发报。让多尔衮决定。

虽然商毅对清军向浙江发动进攻是早有预料的,也做好了多种应对的方案,但对这种进而不攻的情况,到是真的没有想到。虽然清军没有向浙江发动进攻,但去压制住了浙江的防守兵力,使商家军也不敢轻举妄励,而且这一次清军也吸收了前两次战役的教训,各路人马互相之间靠得非常紧密,使商家军惯用的逐个击破的战术也难以实施。同时阿济格的还坐镇南京,兵力也有八万余众,虽然他的目地是坐山观虎斗,任吴三桂和尚可喜去和商家军硬拼,但在客观上,也起到了保护清军外线的效果。

因此这种局面也让商毅有一种无处下手的感觉,令他头痛不己。不过商毅决不是甘心被动挨打的人,如果找不到敌军的弱点,那么就主要出击,先试一试清军的应手。现在双方基本是围绕着太湖,分为南北两线对持,那么在太湖的东西岸中间位置,是双方都存在着一个相对空间较大的地区,不过因为商家军在太湖里驻扎了舰队,因此不担心清军会跨湖进攻,不过现在自己也许可以从这里找到打破清军封锁的突破口。

就在商毅对着地图,寻找可以出击的突破点的时候,就在这时,明石姬进来救见,向商毅报告,清军己经攻破了徽州,在徽州监国的潞王朱常淓被擒。

这个时侯,明石姬负责改造玄皇教余部的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在浙江附近的地区,也己经建立起情报网络来,潞王朱常淓在徽州监国,鲁王朱以海在温州监国,这两个地方自然也就成为目前情报网络重点监视的地区。而清军一出兵进攻徽州,商毅就立刻知道,因此也让明石姬随时收集徽州的信息反馈。

现在听到明石姬报告的这个消息,商毅也十分惊讶,道:“这么快吗?”

因为商毅知道,清军是在三月五日从南京出兵进攻徽州,现在是三月十二日,加上消息从徽州送到杭州至少也要一天的时间,再扣出清军行军的时间,因此实际用于战争的时间,根本就没有多少。而且从实力上来说,徽州显然比温州要强得多,现在徽州监国集团里,汇集了众多的原明官员,在军事方面是以原总兵方国安和侄儿方元科,还有陈洪范,现在聚集了人马两万余人,也不算少了,怎么会这么快就败亡了呢。

明石姬点了点头,这才向商毅讲说了详细的经过。

原来黄宗羲回到徽州之后,将商毅的态度向朱常淓说明。凭心而论,朱常淓到是真的愿意去杭州,但徽州的事情,却不由他作主。

虽然潞王刚刚出任监国还不满一个月,而且徽州现在还不能被称为一个正常的朝廷,但这个时候己经分成了旗帜鲜明的两派,一派是以从南京逃出来,以黄宗羲、黄震周等人为代表,并且拥有光荣的内斗传统的东林党残余力量;而另一派则是在拥立朱常淓出任监国出过大力的袁宏勋、张秉贞、朱大典、何纶等地方势力。

而在是否把潞王送到杭州去这件事情上,东林余党到是一致赞同,而地方势力却极力反对,两派为此也争论不休,就连黄镇周很早就提出来,请朱常淓尽快称帝的决议,也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当然无论是赞同还是反对,都是出于对两派自身利益的考虑,而不是为了真正顾全大局。因为南京失守,东林党要负主要的责任,而且又有不少东林党的重要人员都向清廷投降,钱谦益的那一篇劝降顺表己经传遍了南方,这对以忠义君子自诩的东林党来说,可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也使东林党的声望大大消弱。

而且大部份东林党都是从南京逃出来的,本身基本是一无所有,在徽州没有一点势力,而拥立潞王上位的财力、人力,包括兵饷等等基本都是由地方势力供应的。更为重要的是,掌握兵权的方国安叔侄都是倒向地方势力,因此东林党实际上根本没有左右潞王的力量。

在这种情况下,东林党的打算最反正在徽州占不上风,不如把潞王弄到杭州去,虽然杭州是商毅的地盘,但对自己来说,也并没有什么损失,而且在杭州还有史可法和吴甡在,因为他们一直坚定的站在商毅一边,还保持着比较高的声望。但他们毕竟也是东林的成员,而且上一次史可法来徽州,也有冰释前嫌的态度,因此到了杭州以后,也可以借他们的影响力,来重新提升东林党的声望。

当然还有一点就是,现在东林党人基本都认清了当前的形势,整个南方大概也只有浙江才能和清军抗衡,因此到杭州去致少能够保证自己的安全,就算是还要斗争,也要找个安全的地方先。这也是东林党坚持要把潞王送到杭州去的最大理由。

但东林党的如意算盘谁心里都清楚,地方势力当然明白,一但到了杭州,自己肯定是斗不过商毅,东林党是光脚不怕穿鞋的,但对自己可就不划算,那不就是给别人做嫁衣吗?自然是极力反对去杭州,他们的理由是,现在清军正在大举进攻浙江,既然商毅守不住南京,那么谁敢说他一定守得住浙江。因此在这个时候绝对不能去杭州,要走也该是向南走,离清军越远越好才是。甚致有人建议,最好是逃到广州去。

而就在双方争执不下的时候,清军觉罗巴哈纳率领着大军从南京出发,一路上势如破竹,根本就没有受到什么阻挡,就杀到了徽州府的绩溪县,离徽州城不到四十里。

这一下徽州城里可就更乱了,面对清军的进攻,两派更是针锋相对,地方势力派主张立刻放弃徽州,向广州逃饱,而东林党则认为向南逃跑根本不行,因为清军一样可以追上,只逃到浙江才能保证安全,结果双方各执己见,互不相让,又吵了起来。最后还是朱常淓实在看不下去了,只付出面打围场,提出了一个方案,就派人去向商毅求救,请商毅出兵来保护徽州。

这一个方案算是比较拆中,双方都觉得能够接受,就这样终于确定了下来,还是派黄宗羲为使臣,去杭州请商毅出兵。

第四卷 纵横篇 第二十一章 进攻浙江(三)

黄宗羲虽然是从徽州出发了,但现在清军己经兵临城下,当然不会等着黄宗羲去把商家军请来,因此仅仅只过了两天,就杀到了徽州城外不足十里的地方。

而在征州城里,方国安和方元科叔侄两人也率兵出城,迎战清军。虽然明军的数量不少,但都是胡乱拼凑起来的乌合之众,那里是清军的对手,双方交战了不到一个时辰,就被清军打得大败而回。而清军趁势就杀到徽州城下,开始攻城。

这一下徽州城里顿时一片恐慌,而东林党和地方势力也终于消停下来,不再内斗了。并且开始心平气合的商量,徽州是肯定守不住了,那么现在应该向那个方向逃跑呢?

但还没等他们商议出一个结论来,陈洪范就开城投降,把清军放入徽州城中。

原来在出使北方时,陈洪范就己经向清廷投降,回到南京是为清廷作内应的,并且劝降其他的明朝官员。不过当时出使北方的官员中,只有他一个人回到南京,也引起了不少人怀疑,但因为缺少证据,只好将他摆官了事。而陈洪范也就此蛰伏起来,等待时机。

清军进攻南京时,陈洪范估计有商家军在南京驻守,自己是找不到机会,因此也不敢轻举妄动,只好跟着大潮退出了南京,后来在南京失守以后,他听说潞王在徽州监国,立刻就投奔过来,准备在这里找点功劳,再投奔到清廷去。而就在清军攻城的时候,陈洪范借自己指挥守城之机,说服了士兵跟随自己一起向清军投降,然后打开城门,放清军入城。

徽州城破,无论是东林党还是地方势力,立刻都作鸟兽散、黄镇周、袁宏勋、张秉贞、朱大典等人保护着朱常淓想逃出徽州,但清军有陈洪范领路,道路熟悉,很快就追上了朱常淓一行。结果一场混战之后,黄镇周、袁宏勋等人都死在乱军之中,张秉贞、朱大典侥幸逃走,而朱常淓也在混乱中被陈洪范亲自抓住,尽管朱常淓苦苦哀求陈洪范放自己一条生路,但陈洪范根本就不为所动,将朱常淓献给清军,做为自己的投效之功。只有方国安和方元科叔侄两人带领着千余残兵,杀出徽州,落荒败亡。

潞王监国仅仅只成立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也就这样被清军灭亡,而奉命去向商毅求救的黄宗羲,直到徽州城破的三天之后,才赶到杭州,这个时侯自然也什么都晚了。

听明石姬说完了徽州城破的整个经过之后,商毅也不禁摇头苦笑,他到是不在乎潞王监国灭亡,不过徽州失守,也使浙江的西南面也就出现了空隙,需要派兵驻守。因此商毅也夸赞了明石姬几句,对她能够极时发回消息表示了赞扬。

等明石姬离开之后,商毅忽然想到,这也说不定是一个战机,因为如果能够击败这一路清军,重新夺回徽州,不仅可以保护浙江的西南安全,而且还可以在南京的南面打开一个缺口,就可以调动清军,或许就能够找到更多的战机,扭转目前的局面。那么应该怎样调派兵力,到是要好好思考一下。

一边想着,商毅也回到了自己的内宅,正好这时叶星士在给叶瑶瑱做每天例行的诊脉查看胎像。因为在怀孕最初的三个月,也是胎像最不稳定的一段时间,现在叶瑶瑱己经有了两个月的身孕,虽然不过从外表还看不出什么来。但却倍受商毅的重视,好在是总体来说胎像都还十分稳定。

虽然在进屋之后,商毅尽量做出一付轻松的样子来,但叶星士和叶瑶瑱都是什么人,一看就看出商毅心里有事,而且现在的形势他们祖孙心里都十分清楚,可以说是商毅入主浙江之后最危机的时刻,只有当初在山东独守穆陵关这座孤城的时期,才能相比。他们当然也知道,商毅现在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因此叶星士也道:“商毅,又有什么事情让你觉得为难吗?”

商毅也知道瞒不过他们,因此也把刚才收到的消息,还有自己的打算都说了一遍。

叶瑶瑱听了之后,只是笑了一笑,并没有说什么,而叶星士却拈着胡子,笑道:“商毅,如果论打仗的本事,我想放眼当今天下,你也算是首屈一指了。在这方面我恐怕也没有资格对你说什么?但有一点我却要提醒你,解决事情的方法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必须要用战斗来解决。”

商毅的心里动了一动,隐隐约约的捕捉到一点什么东西,但俱体是什么,一时还不明白。因为在后世有一句常说的话:战争是政治的延续,因此战争实际也是一种政治手段,许多事情确实不需要战争,只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解决了。那么按叶星士的意思,现在的局面中,是否存在着只用政治手段就可以解决的方法呢?但现在自己和清廷属于绝对敌对的双方,又不承在第三方调解,怎么使用政治手段来解决呢?

这时叶星士又道:“现在我们浙江面临的最大危胁,就是吴三桂和尚可喜的大军压境。但他们这次的进攻,都只是小试牛刀之后就立刻停了下来,然后按兵不动。你有没有想过,这是什么原因。而对付他们的大军,一定要经过战斗吗?有没有不用战斗也能够解决的办法呢?”

这一句话就如醍醐灌顶一样,也让商毅心里豁然开朗,他猛然一拍头,笑道:“我明白了,我明白了,怎么就没有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