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6章 提前出炉的平西伯(1 / 2)

乱世扬明 小雨非非 1131 字 2天前

如果不是夏天南的崛起,吴三桂的晋升速度在整个大明都称得上佼佼者。他参与山东平叛时才20岁,已经凭借战功升任游击,短短几年功夫,又接连被擢为前锋右营参将、前锋右营副总兵,并于崇祯八年经辽东巡抚方一藻、御马监太监高起潜,报请朝廷批准被擢为宁远团练总兵。只是在夏天南的衬托下,吴三桂的光芒显得有些黯淡无光——前者在五六年的时间里,从一介白丁一跃成为平南侯、左都督、琼海镇总兵,并加太子少保、赐大将军,这在整个大明几百年的历史上都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此时的吴三桂还不是崇祯十七年值得依赖的朝廷柱石——在另一个时空,1644年的吴三桂官至辽东总兵、被封平西伯,坐拥最强的边军关宁军,是当时大明唯一能依靠的武力——崇祯对这个24岁的年轻人能否承担抵御几十万大顺军甚至钳制琼海军很是怀疑,他疑惑地问:“朕知道此人,祖大寿的外甥、吴襄之子,就算有些军功,可是又怎么能担此大任?如果要征召关宁军,岂不是直接召祖大寿勤王更妥当?”

杨嗣昌叹了口气,答道:“陛下,大凌河之战后,祖大寿先降鞑子,后又逃回,据称是诈降,可是陛下陆续三次下诏,命其进京觐见,此人都借故推辞,据守锦州不出。不管是其提防陛下算旧账,还是拥兵自重,如果征召其率军勤王,多半会百般拖延,在途中消耗时间,还不如征召吴三桂。此人与其舅舅祖大寿不同,年轻气盛,正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时候,而且更容易掌控,只要许以功名利禄,不怕他不动心。”

崇祯闻言有些心动,问道:“祖大寿会不会从中作梗?该作何封赏?”

“祖大寿虽然有拥兵自重之嫌,但是远不到与朝廷为敌的地步,他自己不敢来,却未必会阻挠吴三桂前来勤王。至于作何封赏……”杨嗣昌长吸一口气,退后两步,撩起官袍跪下,郑重其事地说,“值此危难存亡之际,臣请陛下不吝封赏:为吴三桂加右都督,封平西伯,以此为条件,征召其来京勤王。”

又是一名封爵武将!崇祯眼皮子跳了几下。

他沉默半响,对身后的王承恩问道:“王伴伴,都说旁观者清,你倒是给朕说说,尚未立功,就给如此厚重封赏,是否妥当?”

王承恩迟疑道:“大明出了一个夏天南已经势大难制了,而关宁军近年来已经为边军之首,饷银、军粮都比其他边镇要多,依照常理来说,是否该给吴三桂如此封赏,值得细细斟酌。不过……”

崇祯追问道:“不过什么?”

“万岁爷恕奴婢直言:是否忠于朝廷、忠于万岁爷,与封赏是否太重关系不大,而是看一个人的品性。夏天南草根出身,无法无天惯了,就像那美猴王做了弼马温,肯定不甘被管束;而吴三桂世代将门,品性比夏天南应该要好得多。或许给予重赏会让其一时有些忘其所以,但问题不大,最关键是够忠心就行了。故而,奴婢认为,杨部堂提议甚好。”

杨嗣昌顾不得君前失仪,击掌叫好:“公公分析得入木三分,文弱佩服。”

崇祯很信任王承恩,自然不会怀疑他和外臣勾结,再说这么旗帜鲜明地赞同,也说明其心中之磊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