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1 / 2)

世家再醮记 华飞白 4070 字 7天前

王玫暗道:这人倒是颇为洒脱,并不是那等挟恩图报之辈,怪不得养出了崔小郎这般懂事的好孩子。她先前因潼关之事,多少对这位不负责任的父亲有些负面印象。但如今却觉得,大概这位父亲的性格便是如此,又是孤身带着幼小的孩子,难免有疏漏之处。

想到此,她笑盈盈地行了个礼,又对崔小郎道:“崔小郎的小名是阿实?我能这么唤你么?”

崔小郎坦然点了点头:“我叫崔简,小名阿实。”

“那,阿实,时候也不早了,你大概还未用过午食,先同我一起去用了午食如何?你这解困之恩,可比我那施饭之恩重多了,我须得好好想想该如何谢你。”

“我救王娘子,只是因为想救,没想过要谢礼。”崔简很干脆地回道。

王玫笑了,终于缓过劲来的她看起来也精神了不少。“当初我带你回潼关城里,给你送吃食,也没想过让你记我的恩情。所以,彼此彼此而已。”

崔简想了想,看了一眼假山上那完全看不见踪影的父亲,犹豫道:“我可以带些吃食回来给我阿爷么?”

“当然。”王玫牵起他的手,朗声道,“崔郎君,我借阿实一会儿,大约一个时辰后定将他还回来。”

“借?还?”假山上的人笑起来,“去罢。”

一大一小手牵着手,不约而同地走进了假山里,又相视一笑。王玫只是不想走回头路,再在湖泊边出现,遇到那人渣元十九的几率也大些。而崔简早熟懂事,自然也理解她的顾虑,熟门熟路地顺着小径走出假山群,越过一个不起眼的月洞门,一路向西行去。

王玫见他对这大兴善寺十分熟悉,索性便完全由他带着走:“阿实,你们什么时候来了长安?如今是住在这大兴善寺中么?”

“前两日刚回来。阿爷不想回家,便带我躲在这里。”崔简回答。

“原来你们也是长安人?”

“嗯。”

“之前你阿爷带着你四处游历?”

“嗯,我们去了蒲州、郑州、洛阳、商州。”

两人一问一答,很快便回到仍然热热闹闹的讲经院。法师讲经显然已经告一段落,正在小佛堂中休息。底下的听众信徒们或正吃着自己准备的简单吃食、饮些浆水,或挤到法师身旁抹泪问那些故事人物命运如何,或干脆施舍香油钱换了寺内的素斋吃。

王家众人先前听讲经的雅舍外,李氏身边的贴身婢女琉娘正安安静静地等着,却不时目露焦灼之色。王玫心中暗叹王旼那乳媪实在沉不住气,竟然没听她的话,莽莽撞撞地便说了出去。她并不是想隐瞒今日之事,而是觉得没有必要在寺中提起。何况李十三娘也在,委实不好解释。待到回家之后,她自会向父母兄嫂将前因后果述说清楚,寻求他们的帮助。

“琉娘,我回来了,正好遇见一位有缘的小郎君,便带着他来了。”想到此处,她仍是扬起了笑容。

琉娘神色略松了松,上上下下仔细地打量了她一番,又看了看崔简,笑着将他们迎了进去:“午食的时辰都要过了,娘子、七郎娘子还担心九娘迷了路呢!”

“这大兴善寺的园子确实太大了些,不慎就与青娘、丹娘走散了。”王玫回道,“幸好遇到这位崔小郎君,便央他带我回来了。”说话时,她已经走进了雅舍里。李氏、崔氏、晗娘、昐娘虽然仍坐在茵褥上,却都有些担心地看了过来,王旼更是突然从乳媪身边扑了上来,紧紧搂住她不放。而李十三娘、崔芝娘却并不在雅舍里头。

这时候不必面对李十三娘,无疑又是幸事了。王玫问:“表姊和芝娘呢?”

“有位贵主也来寺里上香,她带着芝娘过去问好,待会儿便回来。”李氏略收起了担忧之色,和善地对着崔简笑起来,“都饿了罢,赶紧用午食。”

崔简躬身行礼,见过长辈、同辈后,这才在食案边坐了下来。

李氏、崔氏虽不知潼关之事,但见这孩童小小年纪进退有据,显然是世家子,仔细一看也煞是眼熟,却一时想不起是清河崔氏还是博陵崔氏子弟。而晗娘、昐娘也甚少见这般年纪的小郎君,很是好奇,时不时地便瞧过来。至于王旼,眼见着自家姑姑对这陌生孩童如此亲近,心中难免有些吃味,一直往王玫怀里钻。

在众人的关注下,崔简倒仍是泰然自若,仿佛早已经习惯一般。

寺中的小沙弥又端上新鲜的素点心、素菜,将两人面前的食案摆得满满当当。僧尼不得破戒食荤,因而最拿手的便是做“糜饼油食之物”,并会为那些特别的点心取些佛门典故名字。诸如婆罗门轻高面、法王料斗、指天馅、罗睺罗饭、道场羹、涅盘兜之类。粗略一看,竟辨不出究竟是什么食材制成的。至于素菜,也无非豆腐、葵菜、雍菜、菘菜、胡瓜之类,较为名贵的波棱菜(菠菜)等却是不见踪影。

不过,这些主食、点心、素菜样样皆很是精致,又清香扑鼻,早便觉得腹中饥饿的王玫与崔简都不由得食指大动。

待他们用完比平日份量更多的午食,丹娘、青娘也陆续回来了,在外头简单地喝了粥汤后,便回到王玫身旁继续伺候着。

王玫瞧了一眼王旼那仍有些惊魂不定的乳媪,轻描淡写地道:“方才不过是个误会而已。那位郎君认错了人,后来也道过歉了。阿娘阿嫂都很不必将此事放在心上。不过,也因此又遇上了崔小郎,我才能顺利地回到讲经院。说起来,他阿爷正在湖边冥思,尚未用午食,我送崔小郎回去,不如也顺便捎带些吃食?”

“这自是应该。”李氏道,吩咐身边婢女向小沙弥要了食盒,装了一份吃食。崔氏又贴心地吩咐天热多放些浆水。

李氏、崔氏自然知道方才的内情绝不仅仅是如此,但眼下不是说话的时候,也只能放王玫去了。王玫便带上丹娘、青娘,牵着崔简又一次绕道去了东园湖边。

☆、第二十八章 首次相见

却说王玫、崔简与丹娘、青娘再次循着小路走到方才那座假山群里。先前她急于回讲经院,并没有什么心思看这座假山,如今仔细看过去,突然觉得这并不像是寻常堆砌起来的山石,更像是天然形成的一片碎石区。大块的石头林立,长满了野草矮树,阴影处也生了青苔;小块的碎石被蔓草覆盖,逐渐化成了泥土。这些山石虽不算太高,但若坐在上头眺望生满白莲的湖泊,想必也与湖畔边常人所见的景观并不相似罢。

虽是这样想,但王玫也并没有登上去望远的念头。只是忽然便有些理解为什么崔简的父亲光是在山石上坐着也能出神而已。

崔简连声唤了几句“阿爷”,却久久无人回应。他也不急不躁,仿佛已经习惯了这种情形。不过,王玫仔细一看,假山顶上那一角衣袍已经不见了踪影:“阿实,你阿爷已经不在此处了,莫非回你们暂居的院子里了?”

崔简想了想,又在假山群里绕了几圈。穿过一个几乎隐蔽在浓密爬藤叶之下的小门,前方便出现了一处回廊。那回廊依着底下山石、水流高低起伏,飞檐上垂着爬藤、长了高低不一的青草,看起来便是久未修缮,很有些年头了。不过,这一切都无法掩去内里廊墙上那整片线条昳丽、色泽鲜艳的礼佛图的风采。

礼佛图的中心是趺坐莲台上的佛祖,周围则仿佛展开的画卷般,描绘了数十个供养人。或男或女、或长或幼、或坐或站、或悲或喜,皆作双手合十之状,神态虔诚地望着佛祖的方向。王玫虽然不懂国画,但仍然觉得画中之人皆是衣袂飘飘、灵动至极。

她情不自禁地登上回廊,走近了细细观看。行了一段距离,绕了个弯后,便见前头一个男子正面对廊墙站着,双目紧盯着画中人,似是在欣赏,又似是在发呆出神。他浑身上下打扮得都极为简单:头上只是挽了个发髻,用竹簪固定,身上穿着与崔简一个式样的牙色圆领窄袖长袍,脚踏皂色短靴。然而,即使是这般朴素的装扮,也丝毫不减他浑身那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世家子弟气度。只是那般随随意意地立在那里,便让人忍不住去端详他。这种仿佛与生俱来的强烈存在感,王玫此前只在自家兄长身上见过。但王珂比此人更收敛、更圆润一些。

“阿爷!阿爷!”崔简唤道。

那男子“唔”了一声,回过头来。他的面容与他的背影给人的感觉完全不符,脸上的胡须浓密得几乎将半张脸都遮了起来,而且似乎很长时间都未曾好好修剪过,令人完全猜不出他现在的年纪。而那双眼睛刚开始尚有些茫然,而后又仿佛瞬间便汇聚起了注意力,变得炯然有神。他的视线迅速掠过了王玫、丹娘与青娘,并未停留片刻,便落在青娘提着的食盒上了。

端看此人形象,王玫便联想到了后世那些个不修边幅的艺术家或科学家。不过,魏晋隋唐时的文人士子也多有狂狷不计形象之人。这些人无一例外,与时下的礼教并不相合,也不在意那些繁文缛节。于是,她自动自发地将那食盒接过来,递给崔简:“崔郎君请用。”

崔简拎着食盒转交给了他的父亲,礼貌道谢。

“多谢。”他家阿爷也不推辞,抬手便把食盒接了过去,似是有些饿得狠了。

王玫也不欲打扰他用午食或者观赏画作,接着便行礼告辞了。崔简有些不舍地看着她走远,回首就见自家阿爷已经打开食盒,毫不客气地吃了起来,边吃还边低声嘟囔了一句:“嗯,能吃这种素斋,捐的香油钱也不少。呵,他们家到底是有些家底。”

“反正阿爷你每天也记不起来要吃饭。等饿了再吃,不管是素蒸饼还是天花毕罗,滋味不都一样么?”崔简道。

男子失笑,用竹箸敲了敲他的额头:“你救下她,便是报了潼关的施饭之恩。为何又要随着她去吃素斋?想着日后再报一次施饭之恩么?施来施去,这恩情何时才能了结?你每天又要挂着记着了。”他自己挂着记着倒也无妨,但总是在他这做阿爷的面前念叨替他报恩之事,他耳朵都听得要起茧子了。原本他对这些事毫不在意,如今也不得不记住了“王娘子”这个看似寻常又似略有些不寻常的女子。

崔简捂着被他敲红的额头,低声道:“为什么非要了结?”他见着王娘子便很是欢喜,或许便是祖母曾说过的眼缘。既然是有缘之人,为何不能常来常往?横竖太原王氏与博陵崔氏也是世交。